上海万圣节狂欢,谁赞成?谁反对?

文化 2023-11-04 12:48:01 智慧百科

万圣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在上海近年来逐渐引起了轰动。这个节日寓意着化装、糖果、恐怖和欢乐,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孩子们的热爱。支持者们认为,万圣节是一种与世界接轨的文化交流机会,能够让人们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并且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反对者对于这个节日持有保守态度,认为它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传播,违背了我们传统的中华文化。无论赞成与否,上海的万圣节庆典无疑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们追逐潮流、尝试新奇的时尚活动。

一直都想吐槽:现在网络主流思潮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二极管”——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我即敌……整个讨论氛围乌烟瘴气得很。搞得跟黑暗森林一样,要么“藏好自己”不敢发表观点意见了,要么就在那里盲狙,别管是敌是友先打死再说。

具体上海万圣节这件事,我特别反对“小布尔乔亚”这个词汇的滥用。老读者们都知道,我天天批判小布尔乔亚思想,一天不把小布吊起来打就不舒服。但是咱得批判对地方,得实事求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有些人带着浓浓的封建爹味,把人民群众一切正当的娱乐放松的精神需求都归结于“小布尔乔亚”,什么参加个狂欢节party就是小布尔乔亚了,再往前养个宠物就是小布尔乔亚了,再往前五一十一去旅游都是小布尔乔亚了。

这种革命词汇、唯物史观立场的滥用,无异于给敌人“递刀子”,就像通过层层加码一刀切去破坏“科学防控,动态清零”一样,是我们必须反对的。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主场和承认人民正常的精神文化需求、娱乐放松需求,而这恰恰是人民主体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反对的是操纵人民精神的奶头乐、精神鸦片、消费主义,因为这违背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第一性条件。

就拿上海万圣节狂欢来说,我看到的是很多服饰、cos、妆容,都有很强的主体性表达,有的甚至艺术性也不低,我都很想参与进这样一场活动,也主动表达我自己的审美、思想、个性。

当然,人多就容易杂,也确实有低俗的、擦边的、色情的、过于血腥吓人的、精神鸦片或消费主义式的元素于其中,但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批判该批判的,认同该认同的。同时也要抓主要矛盾,看主流是什么。

所以不要什么事都是“小布尔乔亚”,烦死了,就是这群人把革命语境滥用招致人民反感的。

参加一个party、狂欢节,从中获取了愉悦,打发了闲暇时间,还能扩展社交,见识世面,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个性、审美、思想,多好的事情。对人民基本的精神愉悦需求指指点点,仿佛只有特权阶级才配有这种娱乐与放松,你们这才是“大布尔乔亚思想”。

很多人就是有这种大布尔乔亚、封建老爷一样的优越感,对人民一切正当的娱乐、放松、追求个性的需求都嗤之以鼻、加以批判、甚至干预、制止。

这些人巴不得无产阶级就是没有七情六欲的苦行僧、清教徒,白天按照996的时间表贡献剩余价值,晚上就老老实实吃饭睡觉。泥腿子还想有娱乐、有个性表达?那可真是倒转天罡、人心不古了。

非常典型的,按照这些人的逻辑,性爱只是为了生孩子,为了保住生育率,为了贡献新一代劳动力;但你不能从瑟瑟中获取愉悦,任何跟瑟瑟有关的内容都必须封杀,任何想瑟瑟的思想都是肮脏的。

资本家好歹还指望用精神鸦片、奶头乐割韭菜呢,这些“精神上的封建老爷”连资本家都不如!

再比如说养宠物这种事,还是二极管太多了。就前几天烈性犬和流浪狗的问题,我怒发十几条微博,跟狗粉大战三百回合,这关注我微博的朋友都看到了。但我依然反对为养宠物的行为扣上“小布尔乔亚”的帽子,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有获取精神慰藉的权力。

狗粉≠养宠物的人,养宠物的人≠小布尔乔亚,我们批判的是把猫狗当爹的人,批判的是有些人把人权和狗权偷换概念的人,批判的是那些不负责任不牵绳、不打扫排泄物、养烈性犬、盲目追求纯种宠物狗、随意弃养的人。但批评这些,并不代表否认猫猫狗狗和其他任何宠物为人类提供情绪价值的正当需求。

我奶奶养了大半辈子狗,每一只狗都为老人家提供了相应的情绪价值,同时也有看家护院的实用价值,难道我奶奶也是小布尔乔亚?

所以说凡事不要走极端,娱乐、轻松、享受、情绪价值也不是特权阶级的专利。

当年红军为什么凝聚力强?红军跟军阀士兵不一样,红军是没有军饷的,只会不固定地发一些“零用钱”,同时红军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可能指望当兵发财。

但是红军战士的凝聚力、战斗力远超于军阀士兵。首要原因是公平——官兵平等,指战员跟普通士兵一样吃苦,一样不领军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革命队伍非常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战争任务不重的时候,部队内部举办联欢会、文艺汇演、运动会是常态。

大家看看《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看看斯诺写了多少次联欢会、话剧、篮球网球比赛?革命战士不但自己要联欢,还要把老乡拉上一起联欢,与民同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是当年一组珍贵的历史影像,八路军战士表演话剧,一个扮演希特勒,一个扮演东条英机。

当然,用上海万圣节狂欢,去类比红军八路军的文艺汇演,是完全没有联系的,我不希望在这里误导大家。

为什么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当年的联欢会,是为革命、为阶级斗争、为推翻三座大山、为改造旧世界服务的。他们首先是为了改造世界、创造历史,其次才是在创造历史的闲暇中放松与娱乐。

对,差就差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应该批评年轻人沉迷于享乐主义,而是应该反思年轻人走出享乐之后应该干什么!难道要996吗?难道要狼性精神吗?难道要去无性繁殖吗?

不!只有一种实践比享乐主义、比精神鸦片更能够提供精神满足,那就是阶级斗争和改造世界!

所以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批评上海万圣节的姿势:年轻人空虚、沉迷享乐、沉迷后现代行为艺术,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阶级斗争、社会治理、改造世界、参与历史进程的途径。

看,只要我们把这些事情讲明白了,那些对万圣节狂欢指指点点的人就会把头缩回去了——跟改造世界一比,他们还是希望年轻人继续沉迷狂欢节的。

所以说,有些人所谓的“左”是假左,根本上还是保守主义,是把封建大家长的思维包裹在一些革命话术之中。甄别这些“假左”,只需要看到他们是否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是否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行了。

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确实不能简单满足于个性、审美的自我表达,而是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宏观的历史进程相结合,找到人生价值的真正落脚点。有毛诗为证: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以上就是上海万圣节狂欢,谁赞成?谁反对?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上海万圣节狂欢,谁赞成?谁反对?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